“控制和降低冷庫的經營成本,制冷系統蒸發壓力及溫度和冷凝壓力及溫度是主要參數,是進行操作與調整的重要依據,根據實際條件和系統變化,不斷調整和控制運行參數,使其在經濟合理的參數下運行,可保證機器設備和貯藏產品的安全,充分發揮設備效率,并節約水、電、油等!
1、防止蒸發溫度過低
1.1、蒸發溫度與庫房溫度的溫差增大,就會使蒸發溫度過低,這會導致制冷系數下降,能耗增加。據估算,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,當蒸發溫度每降低1℃,則要多耗電1~2%。另外,溫差增大,還會使冷風機的除濕量增大,庫房濕度減小,從而引起食品干耗增大,食品品質下降。
1.2、我國通常采用的蒸發溫度。蒸發溫度與庫房溫度之差一般為10℃,果蔬冷庫的蒸發溫度一般設計為-1010℃左右,凍結物冷藏間為-28℃,凍結間為-33℃,而實際運行中,許多果蔬貯藏庫的溫差在15℃左右,而歐洲等經濟發達國家,蒸發溫度與庫房溫度之差一般為3~5℃。
引起蒸發溫度過低的原因及解決辦法:
。1)蒸發器(冷風機)過小 設計時有問題,或實際貯藏品種與設計計劃貯藏品種不同,熱負荷增加,比如,擬貯藏蘋果的冷庫,用于貯藏蒜薹,由于一個產區的蒜薹采收期只有幾天時間,無法做到同蘋果那樣每天的進貨量按庫容量的5%-15%,而是3~5天就要入滿,因此,如要及時把溫度降到適宜貯藏溫度只能靠降低蒸發溫度來實現。應增加蒸發器蒸發面積或更換蒸發器。
。2)壓縮機冷量過大 庫房負荷減小后,未及時減少壓縮機的能量。冷庫的壓縮機是根據制冷系統最大負荷匹配的,而商品冷庫的最大負荷是發生在貨物入庫階段,其它大多數時間,壓縮機的負荷不足50%。當入庫結束溫度降至適宜貯藏溫度以后,系統負荷大大減少,如仍開啟較大的機器,這樣便形成了大馬拉小車,溫差增大,耗電量增大。
。3)蒸發器未及時除霜 蒸發器盤管結霜使其傳熱系數變小,熱阻增加,降低傳熱效果,制冷劑蒸發量減少,在壓縮機能量不變的情況下,會導致系統的蒸發壓力降低,相對應的蒸發溫度降低,所以要及時除霜。
。4)蒸發器中有潤滑油 蒸發器中的潤滑油會在蒸發盤管的管壁上形成一層油膜,同樣會使傳熱系數變小,熱阻增加,降低傳熱效果,制冷劑蒸發量減少,導致系統的蒸發壓力降低,相對應的蒸發溫度降低,所以應及時對系統放油,并利用熱氨沖霜帶出蒸發器里的潤滑油。
。5)膨脹閥開啟過小 膨脹閥開啟過小,系統供液量少,在壓縮機能量不變的情況下,蒸發壓力降低,導致蒸發溫度降低。應增加膨脹閥開啟度。
2、防止冷凝壓力過高
冷凝壓力升高,將會導致壓縮功能增加,制冷量減少,制冷系數下降,能耗增加。據估算,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,冷凝壓力所對應的冷凝溫度每升高1℃,耗電量將增加3%左右。一般認為較經濟合理的冷凝溫度比冷卻水的出水溫度高3~5℃。
引起冷凝器壓力升高的原因及解決方法:
。1)冷凝器選的過小。更換或增加冷凝器。
。2)冷凝器投入運行臺數少。增加運行臺數。
。3)冷卻水流量不足。增加水泵運行臺數,加大水流量。
。4)冷卻水溫度過高。補充自來水或井水,保證冷卻塔的冷卻效果,另外使用時間久了,布水器噴孔也會被雜物或水垢堵塞,影響冷卻效果,因而需對冷卻塔定期清洗,保持清潔。
。5)冷凝器換熱面積減少。換熱面積是冷凝器換熱效果的重要保障。特別是采用壓縮冷凝機組的制冷系統,因為這種機組的冷凝器兼有貯液器的功能,當冷凝器內液位過高時,嚴重影響冷凝器的冷凝效果,冷凝溫度和壓力升高,制冷壓縮機耗電量增加
。6)冷凝器布水不均勻。當布水不均勻時,部分管子內水流量最大,部分管子內的水流量小,將使傳熱效率降低,冷凝溫度升高。
。7)冷凝器管道上有水垢。冷凝器管道上的水垢導致熱阻增大,傳熱系數降低,熱交換效果下降,使冷凝溫度上升。改善水質,及時除垢。
。8)冷凝器中有空氣。冷凝器中的空氣使系統中分壓力增加,總壓力升高,使傳熱效率降低,導致冷凝壓力和冷凝溫度升高。應及時放空氣。
3、防止排氣溫度過高
排氣溫度過高,會使壓縮機的潤滑情況惡化,增加摩擦力,能耗增加;同時,排氣溫度過高還會使制冷劑氣體與汽缸壁的熱交換增強,導致壓縮機效率下降。
引起排氣溫度過高的原因及解決辦法:
。1)壓縮機汽缸冷卻不良。增加冷卻水,改善冷卻條件。
。2)壓縮機吸氣過熱度太大,改善吸氣管保溫或增加蒸發器的供液量。
。3)吸氣壓力過低。
|